CCIM newsletter

CCIM 2014年底代祷信

卷首语

亲爱的主内同工同道:

在这感恩的季节,我极为感谢神把你们带到我们的生命中;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人生变得极为富有。

CCIM2014年5月代祷信

卷首语

亲爱的主内弟兄姐妹,

招远血案再一次深深刺痛我的灵魂,感到一种作为中国男人的羞耻。如果在场有一个血性男儿,那个无辜的女子也不会被暴打致死。要知道,施暴者并不是一群有备而来的持刀蒙面歹徒,而是一个老男人、四个少妇、一个男孩子,再加上一柄拖把,并且事件纯属偶然。要是有一个爷们儿上去挡一下,事情的结局就不一样。我们怎么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怎么了?!

CCIM2013年终代祷信

卷首语

亲爱的主内弟兄姐妹,

感恩不是我们的血液,因此我们要不断被提醒,过一个感恩的人生。又到了感恩的月份,匆匆走过准备过节的人群,甚至空气中的气味都在弥漫着期待。

CCIM2013年初代祷信

卷首语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 ——约翰福音 16:33

弟兄姐妹新年平安。

过去这一年,我开始以全时间的方式事奉那位死而复活的主。我们全家的这个决定与委身,让我们一同经历了天父特别的看顾。

CCIM2011夏季代祷信

卷首语

 亲爱的弟兄姐妹:

末世论决定教会的生存形态与牧养哲学,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当年,末世论是家庭教会与三自运动的重要分野点之一——天国的超越性直接否定了建制性教会在地上参与建设人间天国的可能性。舍己背十字架、对超越性永恒天国的盼望让家庭教会走过逼迫的狂风暴雨。今天,系统性意识形态逼迫已经成为历史,建制性教会与社会各构成之间的互动关系常常体现为利益性的冲突,而基督徒个体更多面对的则是无处不在的诱惑。老一代家庭教会在逼迫中舍己背十字架的属灵传统似乎一下失去了用武之地,大批家庭教会的第二代子女变得不冷不热,而新型教会也不太谈论舍己背十字架的属灵传统。我们的战场到底在哪里?家庭教会舍己背十字架的属灵原则是否只是时代性的福音回应?这是一个具有普世性的问题,当年基督教会开始进入罗马主流社会时,曾面对同样的问题。

2010年秋季代祷信

卷首语
 
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5】

 

赐给我们和好的职分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门徒看见主,就喜乐了。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约20:21-22)

2010年夏季代祷信

2010年夏季代祷信

卷首语

当意识形态性的政治逼迫渐离我们远去时,什么是真基督徒的标志?是为基督受苦吗?我们到哪里去受苦?还是外在的成功,让我们荣耀主的名?

2010春季代祷信

卷首语

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

—— 列王记上19:18   

“弟兄,最近读圣经有什么亮光?跟随主有什么体会?”在文革教会经历最严酷逼迫的年代,这两个问题是基督徒相见、交通时最平常的基本问题,深深印在我童年的脑海中。那时,舍己背十字架跟随主,向自己死,经历基督,是信徒生命的范式。虽然神学知识有缺欠,教会组织形式很简单,但对基督的依靠与跟随是每一个基督徒生命的印记。

2009年年终代祷信

卷首语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 歌罗西书 3:16a

 

从改革开放到如今的30年中,中国基督徒和教会经历了圣灵的奇妙工作,快速成长。我们看到从农村教会蓬勃发展到大量知识分子归主,城市教会兴起;到了目前城市家庭教会寻求合法化、公开化,走向主流社会的运动。许多人认为未来的1530年是基督信仰参与中国文化重建,建立新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的关键时刻,是“各种宗教信仰逐鹿中原的时刻,之后,宗教的人口比例就会定型”。最近在一个会议中,看到一个韩国基督徒人数逐年统计图表,经过韩战结束之后40多年间的惊人成长后,韩国的宗教人口比例就逐渐形成定型 ,基督徒保持约占30%的比率,直到如今。虽然中 、韩国情不同,教会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同,不可以把韩国的模式直接引用到中国。但是,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是同样的一个史无前例的快速变迁、巨大转型的时刻,不仅是在经济、人口、教育、信息的社会环境架构上,更重要的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的文化层面和灵魂深处的重建更新。中国面对类似的挑战,具有同样的机会来得着广大的未得之民。

2009年秋季代祷信

卷首语
 
“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於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 摩 太 后 书 3:16-17

XML feed